杭州杨女士今年28岁,2018年刚入冬那会儿,她生下了女儿媛媛。因为杨女士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,媛媛便成了家里众人的“心肝宝贝”,生怕磕着碰着。平日里,怕孩子感染细菌病毒,很少抱出门,即使抱出门了,也裹得严严实实的。
最近,杨女士发现女儿睡得特别不踏实,“明明给孩子穿得盖得不多,但她老是出汗,而且睡得浅,夜里稍微有个碰响,她就醒了。”
经过医生检查,媛媛是得了佝偻病。
“我也有给宝宝补钙的啊,怎么还是得佝偻病了呢?”杨女士很疑惑。
不光是杨女士,每到换季时节很多家长怕宝宝“凉”或“感冒”,会减少户外活动,加之雾霾等不良环境的影响,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随之增多。但很多家长却常常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单理解为“缺钙”,对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也存在一些误区。下面我们来听听儿科医生怎么说的吧!
佝偻病是什么?
佝偻病是一类多种因素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,骨化障碍引起的以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,发生于骨缝闭合之前的儿童生长发育期,其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为常见,主要见于婴幼儿。所以妈妈们要引起注意了。
造成佝偻病的病因有哪些?
皮肤合成维生素D不足。
摄入不足。
孕期及哺乳期母体维生素D缺乏。
生长发育过快。
疾病影响。
药物影响。
佝偻病有哪些表现呢?
初期主要表现是神经症状,多汗(与气候、室温无关)、夜惊、夜里哭闹、易激惹、枕秃。激期是指在神经症状基础上,出现骨骼变化,因患儿年龄不同,维生素D缺乏程度不同,骨骼变化也不同,如:方颅、蝶鞍颅、十字形颅、漏斗胸、O型腿、X型腿等。
恢复期初期及激期患儿经过日照或补充维生素D后症状消失,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。后遗症多见3岁以下的患儿,因佝偻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变形。所以宝妈们对于佝偻病要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疗,千万不要让宝宝留下后遗症。
佝偻病如何治疗和预防
治疗及预防:1、口服维生素D预防、治疗。2、适量日照促使维生素D合成。3、钙剂补充。4、必要时补充其它矿物质和维生素。
主要表现:全身惊厥,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症状,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主要体现为惊厥、手足抽搐、喉痉挛、其它症状同佝偻病神经系统表现一致列如:多汗、夜惊、夜里哭闹、易激惹等。
建议治疗方法:添加维生素D同时补充钙剂,注意避免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。
一般来说积极补充维生素D,佝偻病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,还能预防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其他疾病,因此早期防治非常重要。佝偻病的发生大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,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育儿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。
而且对佝偻病的预防关口应前移,应从母孕期开始。孕妇应经常接触阳光,进食富含钙、磷的食物。婴幼儿应多晒太阳,定时监测微量元素,如有骨骼变化请及时就医明确诊断。
通过以上佝偻病知识的学习,相信宝爸宝妈们不会随便给宝宝补钙了,也认识到为宝宝补充钙+维生素D才是正确预防佝偻病的方法。当宝宝佝偻病症严重时应及时就医,以免耽误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