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针灸
针灸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,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早在2010年,中医针灸就申遗成功,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如今,中医针灸也走向世界,美誉海外,和中餐、功夫、中药并称为“新四大国粹”。
什么是中医针灸
其实,针灸医学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,内容包括针灸理论、腧穴、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。
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,把针具(通常指毫针)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人体腧穴,通过捻转、提插等针刺手法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,这就是针法。
所谓灸法,则是把制好的灸炷或灸草放在体表穴位附近进行熏熨,利用热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。由于艾草是常用材料,因此又被人们称为“艾灸”。
中医针灸的起源与发展
据新版针灸学教材上的统计来看,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。三百多个穴位,用针刺激一会儿就可以治病,聪明的古人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治病的方法呢?
这就得回溯到新石器时代了。相传,那个时期的人们出现身体疼痛的问题后,一般是默默忍受着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们被类似于石头、荆棘等尖硬的物体碰撞、刺激到身体表面某个部位后,发现身体上的疼痛减轻了。于是,古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锋利的石头尖来刺激身体的这些部位,于是,针法出现了,也有了最早的针具——砭石。
后来,古人们又发现,受到火的熏烤或灼烧后,身体上的某些病痛会有所缓解。在这样的启示下,灸法应运而生。
等到战国时期,已经形成了人体完整的经络系统,《黄帝内经》中也提到了“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”,这里的“灸”便是指灸术。书里面不仅记载了大量关于针灸的理论与技术,而且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,让后来人受用到现在。
中医针灸有什么作用
针灸发展至今,对诸多病症都有一定的作用,具体说来,主要在于疏通经络、调和阴阳、扶正祛邪等方面。
1.疏通经络
经络“内属于脏腑,外络于肢节”,人体经络不通,气血运行就会受到阻碍,可能出现疼痛、麻木、肿胀、瘀斑等症状——而针灸的基操就是让淤阻的经络通畅,气血运行正常。
2.阴阳调和
古人讲究阴阳协调,认为我们人体之所以生病,是因为人的机体出现了阴阳失衡。通过针灸疗法,改善经络阴阳属性,从而作用于阴阳失衡的状态,向平衡状态改变。
3.扶正祛邪
有阴阳自然有正邪,而疾病的出现、发展、治愈的过程,可以理解为是正邪相争的过程。借助针灸,作用到人体上,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,驱除病邪。
虽然中医针灸受益于人,但针灸时的选穴、手法是非常考验医师水平的。因此,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和医生那里做针灸治疗哦!